理论研讨

关于“性化公式”和“癔症”的翻译

来源:成都精神分析中心   |   发布时间:2014/12/24   |   浏览次数:     |   字体大小:     

关于“性化公式”和“癔症”的翻译
关于“性化公式”和“癔症”的翻译
20141101
 
特邀嘉宾:霍大同
主持人:刘 瑾    翻译:陈婉迪、王雪莲
记 录:刘忆非    网管:刘 洋
 
校订后译文:
性化公式 Les formules de la sexuation(后半部分,p.393,前半部分见10月18日内容)
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指示一个全体人类的物种(男人和女人),我们的语言只说 “男人”。②拉康说,女人,并不存在。③在此简单地理解就是,女人们没法构成整体。④事实上,临床显示,什么是一个女人的问题,对于她们中的每一个人来说,不能在一个直接的普遍化中得到解决,她是依具体情况而谈的。⑤我们写下,可以读作:在女性的这一边,即非-全部服从于阉割,她们不能被认作是全部服从于一个同样的法律。⑥那么,与之相连的就是下面的公式,,对于阉割没有例外,通过这表达出了这个事实,女人们通常无法像男人一样去参照父亲,她们感到更少地被父亲承认。
⑦这些被简单呈现的公式,可能似乎很抽象,目前在精神分析研究中独占一席。⑧它们与其它公式一起,以用于安置男人与一些部分客体的关系,这些部分客体因阉割的操作而脱落,同时还安置了女人们在无意识中指示着彼享乐的谜点的关系,此彼享乐与阉割所支配的享乐不同,它围绕着这个谜点,尽管语言不能描述它,然而比如说杜拉斯小说能对这个点有所呈现。
(本词条内容完)
 
癔症 Hystérie (p.178)
①一种以多种型态的临床表现为特征的神经症。②恐惧症,有时被称作焦虑性癔症,这应该和转换性癔症相区分。③后者通常显现出情绪发作的强烈性和躯体效果的多样性,医学对它的治疗是失败的。④当代精神分析强调精神装置的癔症结构,由一个辞说产生并引起癔症特有的经济学和伦理学。
在弗洛伊德第一拓比理论中的癔症
⑥弗洛伊德摆脱了先天遗传的概念,采取了一种后天获得性神经症的观念。⑦他使用“能量“的术语提出了病原学的问题:癔症是由于一种“兴奋的过剩”所致。⑧在《癔症研究》(1895)中,癔症现象的精神机制同创伤性神经症的相似性被证实:“大部分癔症症状的原因可以被看作是精神创伤。” ⑨这变得独立的受冲击的记忆,在精神中以一种 “外来体”的方式行动:“癔症患者正是受记忆的再现的折磨。”
(本词条内容未完)
校订细节见附录)
 
总结:(王雪莲)
在此次“性化公式”翻译中,性化公式的图中,在“男人”一侧,有两个公式(1.至少有一个不服从石祖功能,即“原父”;2.全体都服从阉割的功能),而在“女人”一侧的两个公式中,以一个“非全”逻辑的公式展示出了“女人无法被全部定义”,展现了女人的独特性。拉康常用宗教的例子来说明“彼享乐”的特点,我曾读过一本书,以一本小说《正午的分界》来阐释拉康《继续》讨论班中的内容,其中说到一个女人朝向一种宗教似的对上帝的迷狂的爱来说“彼享乐”。
此次翻译的“癔症”词条,提出了“精神创伤”作为大部分癔症的来源,对于这种创伤的难易承受、不允许言说、记忆的压抑、“记忆的过剩”等内容,造成了癔症的痛苦,而精神分析的功能正是在于让患者说出了这些部分,卸载了一些东西,使得患者消除痛苦,回归到正常。这次的翻译中只提到了弗洛伊德的一些简单的观点,拉康跟随着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女人难以定义,但我认为这种观点和当时的哲学、文化背景有很大关系。一如波伏娃等著名的女权主义者的观点所说,是社会,是语言体系让女人成为了“女人”,这是一种社会性的命名,弗洛伊德提出了小孩子的“双性”特征,也许也是这个意思。也许实际上无论是哪个人,身上都同时具有男性性和女性性。那么,在弗洛伊德时代的女人癔症是否是一个男权社会的产物呢?
性化公式图中写了四个逻辑公式,其中上面的划杠是“否定”,反着的E()是“例外”的意思,是“石祖功能”,倒着的A()是“全称”的意思。
 
讨论
①刘瑾提问:癔症是更多地和父权社会相连,还是和那个神秘的“彼享乐”的点相连呢?
王雪莲:神秘的“彼享乐”的点更多联系着公式中的“不服从石祖功能”的公式,但我认为癔症的患者是服从石祖功能的,我认为两者还是不一样。
刘 瑾:如果癔症是父权社会的产物,那么性化公式也许需要重写?因为拉康是以“石祖的功能”在书写性别公式。但如果那个“神秘的点”存在,那么也许有另一个东西可以定义这个点,一个不同于石祖的东西。
霍大同:这里有三个问题:1.西方的父权社会里,只有一个唯一的父神(圣母这类形象的地位是远低于父神的),在中国的概念中,我们有象征父的“天”,但也有地,有阳也有阴,更强调了相互作用,这和西方的父神创世的结构不太一样。2.无论在英文、法文、德文中,“男人”和“人”是一个词,似乎在定义时,首先就确定了男人,但是“女人”却在“人”的定义之外,重新被定义。3.弗洛伊德和拉康都是男性,他们更多的是从男性的确定性出发做出思考。
王雪莲:希腊文化中有着一个多神的神学体系。
霍大同:但在西方,它最终被基督教的神学体系替代了。
 
②吴泓霖提问: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断裂,是否也与今天的内容有关呢?
霍大同:这种断裂不可避免的和西方文化的进入有关,包括精神分析的进入,因此我们在阅读一些东西的时候,需要放在西方框架中,但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中国的一些文化框架,尽管这种做法会让一些问题更复杂,但却是必要的。
 
③陈丽安提问:“彼享乐”是什么呢?
霍大同:关于享乐,首先有一个大彼者的享乐(无限的),之后有石祖的享乐(有限的),而相对于石祖的享乐,有另一种享乐,也就是所谓的“彼享乐”。石祖的享乐是一个有定义的享乐,而一个没有规定的无限的享乐就是大彼者的享乐,但石祖的享乐是一个属于男性的享乐,那么女性呢?拉康说,有一个神秘的“彼享乐”,比如修女在她们的那种和上帝的关系中那种的那种享乐。它带有一个幻想的、神秘主义的特点。
刘 瑾:一位法国分析家曾在讲座中说,彼享乐的定义,并不直接关系于幻想的内容,无论它是否是性行为的体验,而是在于这个享乐的体验是一种全身性的。
阿 木:我想到一个例子,比如一个穷孩子得到100块钱,一个富孩子得到10000块钱,虽然旁观者似乎有一个“多少”的衡量,但也许主体并不是依靠这个“多少”来体验到快乐的,男性和女性的享乐,也许也有这样一种类似性?需要考虑一个“参照”问题。
 
⑤阿木提问:弗洛伊德的学术框架有他的时代背景,时代的东西肯定对它的内容有影响。那么做一个假设,当不是一个父权的社会中,是否还是有癔症?
霍大同:这主要是基于一个现象,当前,转换型癔症的案例越来越少了,却开始更多的出现抑郁症,(有些时候被说成是一种“抑郁性癔症”),而作为社会现象,一来,女性更多的开始工作;二来,女性有了更多的性自由(如婚前性关系)。因此这两者之间很可能存在一个联系。
 
⑥现场某参与者提问:现在有些学生具有一种现象,他在学校、教室里没有办法学习,回到家却很努力,这可能是一种癔症式的表演吗?
吴泓霖:也可能是他在学校、教室的场景中受到了创伤。
刘 瑾:对,原因可能有很多,要具体分析。
 
⑦阿木提问:有些孩子的言说也许还不太成熟,而倾向于使用肢体语言,这种时候如何对他进行精神分析工作呢?
刘 瑾:儿童精神分析家在工作中,也许和孩子会有身体接触,但这些接触并不是以建立身体的联系为目的的。但也有例外,比如多尔多的“多米尼克”个案,她有一个牵着小孩子的手去感受物体的行为,但她将这个动作有一个很严格的定义,也对它做了一个解释,避免这种动作陷入“爱若化”。
霍大同:分析家往往在分析者进行身体动作之前,有一个让分析者把动作化为语言的工作。
陈丽安:但有些小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够严格,经常没有办法做这种限制:
霍大同:它确实很困难。
刘 瑾:多尔多在很早的时候,她的一个个案也有非常严重的行动化,包括攻击性的。而她的做法是将孩子的攻击性行动化转化成一种分析工作框架内的动作。
某参与者补充:在那个个案里,孩子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表达,表达他的感受。
刘 瑾:对,这个孩子的婴儿时代一直都感受到暴力,而这个孩子的动作是对自己的以前的感受所做出的一种转移。
 
⑧现场某参与者提问:在初中做团体类活动的时候,最后有一个分享的环节。这样的活动,对于孩子的无意识是否会有一种影响吗?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霍大同:这类活动的目的和出发点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活动呢?
提问者:通过互动式的团体活动,让孩子体会到一些心理的感受。但我感觉在精神分析的理论中,无意识是更重要的,但这些活动似乎都是停留在意识层面的,它真的有效吗?
霍大同: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比如有关人际交往的团体活动中体现出来的那些东西,也是他早年自身经验(与父母关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等)的体现,精神分析的思路更多是把视角瞄向无意识的层面,而这类活动也许更多在意识层面操作,但实际上这样的活动同样也可以更多的引入话语的工作,让它可以有一个无意识层面的功能。减少总人数(比如分组)也许也是一个途径。
刘 瑾:作为“心理健康”课的内容,也许可以更直接地给予一些正向的东西,而在课后,留下一个更深工作的机会,这样的模式也许更好。
刘忆非:补充一点我自己的感受,当我们在学校这类组织中工作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一种矛盾,这是一种分析家式的工作与组织结构或管理之间的矛盾,这种时候也许我们自己的欲望在这个地方会经受一个冲击和考验,我到底想做什么,我想给予工作对象什么东西,等等问题。
贺 辉:在学校里面工作的时候,授课、咨询、分析这些工作有交叉,但也有矛盾之处,讲课也许更多利用意识层面的方法工作,而无意识方面的工作,还是以咨询(带着分析倾向)的方式来进行也许更好。
霍大同:客体的心理学和关于主体的心理学,两者还并没有融合,这种鸿沟会让工作者遇到一些困难,但这种联合的尝试是可以的,应该也会有一些好的效果。
刘 瑾:现在的儿童精神分析逐渐成熟了,我们可以对儿童开展一些工作,但对青少年的工作,理论还很不够,不成体系,这也对实际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阿 木:理论的东西,也许也需要很多具体的实践方式去进行,精神分析的理论,也可以用一些更通俗的方式引入。
陈丽安:有些小孩子的问题,是不可以以一个教育者的态度去回答的,比如我的个案会问“人为什么会活着”,那么我们也许必须用一个其他的方式去处理,去接待。
 
2014年11月1日
川大公管楼327室
附录(校订细节)
体例:
方括号
【例】
校订后添加的内容
下划线
示例
校订后删除的内容
斜体与方括号
示例【如同】
校订后修改的内容
 
词条:Les formules de la sexuation 性化公式(剩下的部分,p.393)
 
①原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表达一个全体人类的物种,我们的语言只表达“男人”。
 
①校订: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表达【指示】一个全体人类的物种(男人和女人),我们的语言只表达【说】 “男人”。
 
②原译:
拉康说,女人,并不存在的。
 
②校订:
拉康说,女人,并不存在
 
③原译:
在此简单地说来就是,没有能力去对全部女人做一个总体概括。
 
③校订:
在此简单地说来【理解】就是,没有能力去对全部女人【们】做一个总体概括【没法构成整体】。
 
④原译:
事实上,临床显示的是,一个女人没法在一个直接的普遍化中,去解决在她们中的每一个人的问题,她是依情况而谈的。
 
④校订:
事实上,临床显示的是,一个女人【什么是一个女人的问题,】没法在一个直接的普遍化中,去解决在她们中的每一个人的问题【对于她们中的每一个人来说,不能在一个直接的普遍化中得到解决】,她是依【具体】情况而谈的。
 
⑤原译:
我们写下,这可以被这样读:在女性的这一边,即非-全部服从于阉割,她们不能被认作是服从于一个同样的法律。
 
⑤校订:
我们写下,这可以被这样读【读作】:在女性的这一边,即非-全部服从于阉割,她们不能被认作是【全部】服从于一个同样的法律。
 
⑥原译:
那么,在下面的公式中,,我们可以这样读,对于阉割没有一个例外,通过这表达出了这个事实,女人通常无法像男人一样去参照父亲,她们感到更少地被父亲承认。
 
⑥校订:
那么,【与之相连的就是】下面的公式,,对于阉割没有一个例外,通过这表达出了这个事实,女人【们】通常无法像男人一样去参照父亲,她们感到更少地被父亲承认。
 
⑦原译:
这些公式被简单地呈现,可能似乎很抽象,目前用于精神分析研究的领域。
 
⑦校订:
这些公式被简单地呈现【被简单呈现的公式】,可能似乎很抽象,目前用于【在】精神分析的领域【研究中独占一席】。
 
⑧原译:
它们与其它一起,已经用于建立起男人与因阉割的操作而被脱离的部分客体的特殊关系,同时还有女人与无意识中谜一般的部分即被称作享乐的关系,大彼者支配着阉割,通过语言(表达Cernable),如果语言不能描述,那么这部分就是比如说杜拉斯小说所给出的理念。
 
⑧校订:
它们与其它【公式】一起,已经用于建立起【以用于安置】男人与【一些部分客体的关系,这些部分客体】因阉割的操作而被脱离【脱落】的部分客体的特殊关系,同时还【安置了】女人【们】【在】无意识中谜一般的部分,即被称作【指示着】享乐【彼享乐】的【谜点的】关系,【此】大彼者【彼享乐】支配着阉割【与阉割所支配的享乐不同】,通过语言围绕【它围绕着这个谜点】,如果【尽管】语言不能描述【它】,那么【然而】这部分就是比如说杜拉斯小说所给出的【能对这个点】理念【有所呈现】。
 
词条:Hysterie癔症(p.177)
 
①原译:
一种以多种临床表现为特征的神经症。
 
①校订:
一种以多种【型态的】临床表现为特征的神经症。
 
②原译:
恐惧症,有时被称作焦虑性癔症,这应该和转换性癔症相区分。
 
②校订:
恐惧症,有时被称作焦虑性癔症,这应该和转换性癔症相区分。
 
③原译:
后者通常以情感骤变的强度和躯体效果的多样性著称,医学与其的相遇失败了。
 
③校订:
后者通常【显现出】情感【情绪】骤变【发作】的强度【强烈性】和躯体效果的多样性著称,医学与其的相遇【对它的治疗】失败了【是失败的】。
 
④原译:
当代精神分析强调癔症的精神装置的结构,由一个辞说产生并引入癔症特有的经济学和伦理学。
 
④校订:
当代精神分析强调癔症的精神装置的【精神装置的癔症】结构,由一个辞说产生并引入【引起】癔症特有的经济学和伦理学。
 
⑤原译:
在弗洛伊德第一拓比理论中的癔症。
 
⑤校订:
在弗洛伊德第一拓比理论中的癔症。
 
⑥原译:
弗洛伊德摆脱了固有观念的概念,采取了一种后天神经症的观念。
 
⑥校订:
弗洛伊德摆脱了固有观念【先天遗传】的概念,采取了一种后天【获得性】神经症的观念。
 
⑦原译:
他就能量而言提出了病原学的问题:癔症是由于一种“兴奋的剩余”所致。
 
⑦校订:
【使用】“能量“【的术语】而言提出了病原学的问题:癔症是由于一种“兴奋的剩余【过剩】”所致。
 
⑧原译:
在《癔症研究》(1895)中,癔症现象的精神机制同创伤性神经症的亲缘性被提出:“大部分癔症症状的原因可以被看作源于精神创伤。”
 
⑧校订:
在《癔症研究》(1895)中,癔症现象的精神机制同创伤性神经症的亲缘性【相似性】被提出【证实】:“大部分癔症症状的原因可以被看作源于【是】精神创伤。”
 
⑨原译:
这受冲击的记忆,独立出来,在心理以一种与心理无关的“外部身体”的方式行动:“正是回忆让癔症患者痛苦。”
 
⑨校订:
这【变得独立的】受冲击的记忆,独立出来,心理【精神中】以一种与心理无关的外部身体【外来体】”的方式行动:“正是回忆让癔症患者【正是受记忆的再现】痛苦【的折磨】。”
 
 
TAG: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心介绍 |  客户反馈